一场席卷全球的抢厕纸大战——抢购和囤积绝不是中国大妈的专利

行业资讯12个月前更新 电商莫凡
3.5K 0 0

本文主题厕纸焦虑,新冠疫情,全球抢厕纸,国外抢厕纸,为什么外国人抢厕纸,行业资讯。

一场席卷全球的抢厕纸大战——抢购和囤积绝不是中国大妈的专利

疫情继续风暴肆虐全球,确诊人数已超过66万,逼近70万。死亡人数超过3万。中国进入防输入阶段,而其他国家还正在风暴中心。

围绕这场横扫全球,催生各大国启动有史以来最大经济刺激方案,让人类前所未有地感受到“人类命运共同体”,堪称“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新冠病毒的讨论,是360度全方面的,政治、经济、社会、心理,从上层建筑到基本生活。

这其中,也包括厕纸。

厕纸大概怎么也没料到,在人类、历史和大自然前如此渺小的自己,在这场历史洪流中,戏份却如此之多如此之重。

席卷全球的“厕纸焦虑”

2月5日,香港互联网出现传闻:由于内地生产线停工,惠康超市多种日用品如纸巾、大米等只有限量供应。本地媒体《香港01》在超市发现,民众在大量购买纸巾:

記者曾經向現場市民查詢,部份人表示今早收到親友通知,家用衛生紙巾將於短期內短缺,擔心現時為疫症高峰期,日用品一旦不足夠會相當不便,故「寧願信其有」,亦有不少人坦白說,「其實我都唔知發生咩事,攞住幾條(紙巾)包無死,就算囤積咗,點都用得著!」

香港人民的行动率先拉开了世界人民抢厕纸的大幕。

日本人民紧随其后,2月28日,每日新闻报道,在熊本市一家药店,27号晚上突然有很多顾客开始抢购厕纸和纸巾,这些物品在一个小时内就销售一空。

「手纸的原料与口罩相同,随着口罩的生产量增加,必然会导致手纸短缺」、「中国停止给日本提供纸浆」等消息,和货架空空如也的照片,在社交媒体上广为流传。

熊本市市长接连两天发布推文「卫生纸几乎全都是在日本制造的,因此无需囤积,请大家冷静一下,传闻消息不是真的。」

一场席卷全球的抢厕纸大战——抢购和囤积绝不是中国大妈的专利

但无论官方声明还是媒体的澄清,都没有阻止相同的剧情继续在其他国家和地区上演。

3月4日,澳大利亚媒体报道了当地人民喜迎抢厕纸的事迹。社交媒体上随处可见本地超市手纸脱销的照片,当地报纸TheNTNews专门额外印了8页空纸,以方便读者在手纸短缺时应急。

一场席卷全球的抢厕纸大战——抢购和囤积绝不是中国大妈的专利

恐慌性抢购的风潮也传到了英国和美国,厕纸也是其中主角。

一场席卷全球的抢厕纸大战——抢购和囤积绝不是中国大妈的专利

英国一家超市空荡荡的卫生纸货架

连川普的儿媳妇都要PO一张抢到厕纸的照片,顺便拉一波“亲民”的好感。

这不禁让刚从抢口罩大战中逐步解脱出来的我们想不明白,为什么在中国大陆以外,尤其是在不少发达国家,厕纸会成为社交网络上仅次于新冠病毒的热门话题?

为什么是厕纸?

1973年11月19日,一场脱口秀节目引发了美国历史上第一次由消费者造成的严重短缺,主角就是厕纸。

当天早间,脱口秀演员约翰尼·卡森的一个台词写手听到威斯康星州议员哈罗德说:「联邦政府在提供厕纸的招标工作上有些落后了,美国可能在几个月内面临厕纸短缺。」于是便在脱口秀里加了一个段子:你知道什么正从超市货架上消失吗?厕纸。在美国,厕纸严重短缺。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此举在随后的几天里引发了全美的厕纸抢购狂潮。虽然约翰尼·卡森本人在几天后就道歉并且澄清了不存在短缺的情况,然而,在长达四个月的抢购潮中,厕纸都是稀缺商品。

厕纸,是你不曾注意过的生活必需品。

虽然在1857年专用厕纸发明以前的漫长岁月里,人类使用过任何你能想象得出的东西来解决问题,但是如今,除了固守印度和伊斯兰传统的那些人,绝大多数人已不能想象没有手纸的世界。

据statista在2018年的调查统计,美国人每人每年需要消费141卷卫生纸,也就是2-3天消耗一卷,是世界第一,而中国每人每年消耗49卷卫生纸,大约是一周一卷的量,远低于这次发生抢购的那些发达国家。

一场席卷全球的抢厕纸大战——抢购和囤积绝不是中国大妈的专利

“购物疗法”安抚恐慌情绪

与食物、饮水等其他生活必需品相比,厕纸是一个更容易引发恐慌性囤积的对象。

而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恐慌性的囤积物资来源于“购物疗法”——即通过购物来控制情绪,在一种失控环境下让人们重拾掌控感,从而感到安心。

口罩?不爱戴,也买不到;洗手液?小小一瓶;呼吸机?纽约州都抢不到!

上至英国皇室川普一家下至靠政府补助的贫困户,人人都得要买也都可以买得起。看得见,摸得着,想放哪就放哪,抱着睡都可以。还有什么比厕纸更好?

“购物疗法”一词最早出现于80年代。1986年《芝加哥先驱报》在圣诞节前夜首次用“购物疗法”来描述当时盛行的消费主义文化。“购物疗法”也一直延续到今天,被各大品牌、各大商家运用地出神入化。不开心?买买买;开心?更要买买买。

厕纸——刚需、实用、便宜、体积大、易储存——它的特性让它赢在了起跑线。似乎厕纸的卷数可以成正比地填补丢失的掌控感。

对于美国民众来说,囤积厕纸,除了“掌控感”之外,还有“恐惧传染”带来的效应。

这种“恐惧传染”一方面来自川普与美疾病管制与预防中心(CDC)口径不一致产生的混乱感。

川普说一切尽在掌控之中,不要担心。CDC说情况有点严重,你们要重视起来。川普是民众自己投票选出来的,是权威,但CDC应该是这方面的专家。

到底听谁的?联邦和各州之间,各州之间,也摩擦不断,政策朝令夕改。到底听哪次的?

社交媒体更是放大、加速了这种“恐惧传染”。

在这种“恐惧传染”下,人们的判断力会受到干扰,行为举止容易从众,因为潜意识里面会认为大家觉得好的东西也是好的。

推特、INS上到处都是抢厕纸的照片和消息,脱口秀里厕纸已经变成硬通货。原来大家都在囤厕纸,一定有什么原因,那我也买一些,反正都要用,囤了比不囤好,还能应对万一。

另一方面,这种”恐惧传染“也来自新冠病毒本身。

洪水、飓风、地震——这些自然灾害虽然巨大也让人恐惧,但官方已经有一些经验,可以释放统一的、有组织有步骤的信息,因此人们会比较有针对性地购买物品。

然而,新冠病毒,迄今为止,传播性极强、致死率高,疫苗研发还在进行中,无症状也可能被感染。人类还没有了解清楚它,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结束,什么时候能结束。政府只是让大家待在家里,保持“社会距离”(socialdistancing),勤洗手。除此之外,只有每天攀升的确诊人数和死亡人数。世界各地像多米勒骨牌一样成为疫情中心。怎么可能不恐惧?

况且,既然全世界采取的通用措施都是要民众待在家里自我隔离,既然至少要呆14天,多买点厕纸是不是也很有理有据?难道不用上厕所吗?

囤积并没有那么不理性

接受南华早报采访时,英国萨塞克斯大学的社会心理学教授约翰·德鲁里表达了这样一种观点:当人们处于恐慌时,政府对于人民「不要恐慌」的劝导,不仅没用,反而更糟糕。

因为,公众的恐慌本身就部分源于对政府掌控局面的不信任,而这类说法留给公众的印象是官员在批评「不明真相的群众」,反而会加剧人们的不信任感,觉得政府在轻描淡写、隐瞒实情。

更何况,政府的表态经常是矛盾的,甚至还在不少场合鼓励囤积。

比如美国,在其国土安全部官方的应急指导网站(www.ready.gov/pandemic)上就建议在传染病大流行尚未发生时,储备够用两周的食物和饮水和足够的药品。虽然没提厕纸,但都到这份上了,当然也是得备好的。

包括美国心理学会前主席弗兰克·法利(FrankFarley)在内的多位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如果预期有传染病流行,政府会采取隔离措施,那么采购厕纸也就没有什么不合理的。

此外,美国、日本等国建议市民做物资准备,也主要是建议早做打算,时刻准备着,并不是让人到了危急时刻临时抱佛脚,在短时间里大量抢购物资,冲击市场。

然而,从现实的个人利益的角度上说,如果市面上已经发生了抢购风潮,及时跟风一把至少不是最坏的选择。

决定这一点的,是现代社会的高度复杂性。

要打消大众的恐慌,最有效的办法从来都是用事实来证明引起恐慌的短缺并不存在。各国政府也都是这样做的,但由于种种现实因素,总会存在程度不一的滞后性。虽说大道理是不要让老实人吃亏,但实际执行中显然不一定。

看外国人抢手纸的笑话,嘲讽疫情关头还去扎堆抢菜的大爷大妈是容易的,但真到抉择时刻,最好还是保持作为个体的警醒,多为家人着想,不宜在此时太标榜理性、冷静。

为了防核辐射囤碘盐当然是缺乏常识和荒唐的,但面临传染病大流行的威胁,尽快囤积些食物、厕纸则未必是不理智的表现。毕竟在有些地方,人们已经为盲目相信「物资供应充足」付出了代价。

图源|网络(侵删)

电商运营官为您更新最近最有用的电商资讯、电商规则厕纸焦虑,新冠疫情行业资讯。了解更多电商资讯、行业动向,记得关注电商运营官!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