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电商们: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本文主题新冠病毒,电商,物流,品牌商家,新冠病毒,电商,物流,品牌商家,行业资讯。

疫情下的电商们: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春节期间,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迅速向全国蔓延,疫情突袭,各省区市均采取了居家隔离、延长春节假期等防控措施。因此,疫情期间,电商成为必不可少的消费渠道。

相比于2003年非典,在这次疫情中多数未感染的人群无疑是幸运的——因为现在的电商体系已经基本成熟,哪怕足不出户,基本生活所需还是可以通过京东、盒马、每日优鲜等自建仓储物流的平台购买到。相比于非典,出门购物被感染这种事的概率已经大大降低了。因此,电商赋予宅经济下每一个消费者的幸福值都是公平的。

疫情下的电商们: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疫情下的电商也需要关怀

但是对我们商家来讲,这样的日子无异于切断了我们的财路,每拖一天,朝不保夕的恐慌心理就加深一分。坦白来讲,能否度过难关不仅关乎着商家个体的存亡,更关系着今后线上线下整体经济的走势,不为别的,只因我们是世界工厂。

听着有点宿命论,实则这背后有一套科学的解释。不知何时,“madeinchina”已经从一种讽刺过渡成了一种标志。我们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同时也拥有世界最多的制造工厂。

无数个商家,联结成了如今庞大又盘根错节的产业链网络,不仅形成了国内制造业的基石,更成了全世界零售商品的纽带。

如果把制造业比喻成一个人体,那么数以万计的商家就是组成人体的最基本单位——细胞。作为价值产出的根本动力,某种程度上商家比消费者更需要被关怀与重视,因为他们在疫情中受到的影响,会在疫情结束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持续发酵扩大,造成更严重的损失。

而这些商家的隐疾与不幸,并不全都来自一个方面。这大概就是“幸福的消费者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商家各有各的不幸”。

“货”成为最大烦恼: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在分析这些不幸之前,我们需要清楚,目前平台上的服装类商家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普通的白牌商家,比如个人设计师、非品牌类商家;另一种就是类似于海澜之家、美特斯邦威等拥有大量线下门店的品牌类商家。

这两类商家面临的共同困境就是因各地封路和园区未开放带来的物流问题。前些天,由于各地(尤其是乡镇、农村道路)封闭,物流放假,就算工厂能开工,货也发不出去;即便现在物流相继恢复,全国快递业的产能也只堪堪四成。在此之下,商家发货的成本和时效都无法保证。

海豚智库预计到3月份,物流行业才能恢复到正常情况。

除此以外,还有一个共性问题就是要开工资,承担非运营状态下的人工成本。不过这两点是全社会的企业都需要面临的,那么这种困难也就算不上真正有区别的困难。两类商家真正的区别之处,是库存的两极分化现象。

就白牌商家来讲,目前大部分工厂不能开工,出货困难会造成商家断货,因为他们通常都不会提前囤大量的货。就连亚马逊平台都把断货归为对Listing销量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可见断货的伤害性之大。

某资深电商从业者表示,在国内多数电商平台上,断货十天以上,商家就会从平台同类商品中的首要搜索位置降到自然搜索位置,严重影响点击率和转化!

此外,即使这类商家体量大一些,有自己的仓库,也无计可施。因为仓库大多数建立在园区,这些园区现在也是被封锁的。说到底,断货几乎是不可避免了。

这边是旱的旱死,那边则是涝的涝死。

对于品牌类商家来讲,由于线下拥有大量门店,通常会在春节放假前准备大量库存。

以服装品牌海澜之家为例,他们在10月份、11月份就已经开始准备生产春节要销售的款式了。刨除运送到各个门店的物流时效,最晚在12月底,海澜之家的春节款就已经生产完毕。

但天有不测风云,本来打算靠着往年经验,在春节大赚一笔的品牌商,被新冠疫情杀了个片甲不留,线下门店全部停摆。这导致他们手中虽持有大量库存,却因线下门店不能营业而积压。所以对于品牌类商家来讲,他们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清理库存。

事实上,在这样的极端环境下,两类商家的“货”也已经到了两极分化的地步。对于白牌商家来讲,断货是因为无法开工,物流困难,这两个因素都是随大势而动,并非仅靠平台援助就可以解决;相反,手里有货卖不出去,是完全可以通过借力平台的政策一一解决,至少短时间内现金流可以周转一番。

随着蘑菇街首先针对商家推出了“关怀”政策,淘宝、拼多多等电商平台也紧随其后。这样的情况下,去深究出台这个政策的先后顺序毫无意义,真正有意义的,是去观察相似政策下,哪个平台能给我们商家提供更好的条件,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最后,小鱼君也衷心希望疫情赶快得到控制,我们电商人们一起加油,共度难关!

电商运营官为您更新最近最有用的电商资讯、电商规则新冠病毒,电商,物流,品牌商家行业资讯。了解更多电商资讯、行业动向,记得关注电商运营官!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